8月8日,由中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下簡稱“聯盟”)主辦的第三屆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寧夏銀川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洪程,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二級巡視員江開勇,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中國水產學會站長(秘書長)、聯盟理事長崔利鋒,寧夏農業農村廳巡視員馬新民,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鄧偉,上海海洋大學副校長、聯盟秘書長李家樂參加。論壇由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中國水產學會(下簡稱“總站學會”)副站長、聯盟副理事長于秀娟主持。張顯良局長、崔利鋒站長、馬新民巡視員分別致辭。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政、科研、推廣人員和稻漁企業代表近200人參加論壇。
張顯良指出,稻漁綜合種養是一種典型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在促進鄉村振興、產業扶貧、農業綠色發展、優質食品生產和農民增收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中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三年來,在稻漁綜合種養標準體系建設、技術模式創新、產品品牌推介、輿論宣傳引導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對促進稻漁綜合種養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全國漁業正大踏步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時代漁業的高質量發展體現在充分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體現在有效滿足城鄉居民對優質安全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的需要。這些高質量發展要求對稻漁種養產業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面對新要求,聯盟要更好地發揮產業平臺作用,加強合作研討交流,充分整合資源和技術優勢,不斷推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創新和品牌打造,深入挖掘稻漁文化,推進三產融合,提升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水平,在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產業扶貧和推動鄉村振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崔利鋒指出,近年來,總站學會充分發揮技術推廣體系和學會專家平臺優勢,積極探索技術模式、建立標準規范,推動產業扶貧,促進稻漁產業綜合效益提升。下一步總站學會將繼續依托推廣體系和人才隊伍,積極發揮聯盟作用,按照“穩糧增收、綠色生態、質量安全、三產融合”的思路,在稻漁綜合種養標準制定和宣貫、技術集成與示范、完善產業配套服務體系等方面做好技術支撐保障工作,為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新貢獻。
桂建芳作了“稻漁綜合種養與循環生態農業”主旨報告,全面回顧了稻田養魚的歷史和稻漁綜合種養的發展。他指出,當前稻漁綜合種養的發展趨勢是向循環生態農業轉變,與設施化和智能化的池塘養殖等生態農業模式結合(如京山稻龜綜合養殖“田園綜合體”),將是“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技術推手;與生態休閑漁業結合(如遼寧盤錦稻蟹“田園綜合體”),將是“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撐產業。稻漁綜合種養可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技術抓手,以稻漁為基礎的田園綜合體可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前期示范基地。
張洪程作了“稻漁共作半深水稻及其發展對策”的主旨報告,深入淺出的講解了稻漁共作半深水稻的栽培生態特征和半深水稻綠色優質高效生產關鍵技術。對如何促進稻漁共作中半深水稻,他指出,應當篩選與培育適合不同地區稻漁共作的中高檔優質水稻品種,加強利于水產品優質高產養殖的水稻群體結構及其生態調控指標等研究,同時加強與半深水稻相配套的田間作業機械、機插方式和密度、優質栽培施肥模式、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究。建議從制定或修訂高質量發展規劃、打造中高端優質稻米品牌、抓好點、帶好面、加強科技驅動、加強專門人才培養、抓好市場開拓等方面著手加強優質稻米產業化建設。上海海洋大學李家樂副校長、成永旭教授、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蔣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邴旭文、遼寧盤錦光合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東等人從產學研推用各環節,對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模式、經營管理和推廣應用等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介紹。
論壇同期召開了聯盟第一屆第二次理事會,中國稻田綜合種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更名為中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會上對理事會部分人員進行了調整和表決,宣布了對專家委員會的部分人員調整。崔利鋒擔任聯盟理事長,于秀娟擔任聯盟副理事長,李巍擔任聯盟副秘書長。會上對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工作進行了總結,新一任理事長崔利鋒對聯盟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