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低脂”“0糖”“0卡”成為當下
消費者熱衷的產品選擇
標準,各行各業都刮起了一股健康風潮。“風潮”之下,低GI
食品發展迅速,受到許多消費者的青睞。那何為“低GI食品”,產品應遵循哪些標準
法規以及各國對低GI食品有哪些
認證呢?下面食品伙伴網將分別進行介紹。
01
何為“低GI食品”
中國有句俗語:“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飯”主要指碳水化合物,當其攝入人體后,可被分解成糖類,為人體供能。但有研究發現,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大,升糖速度不一定快;含量低,升糖速度也不一定慢。為方便人們日常判斷不同食物引起的餐后血糖升高快慢情況,1981年加拿大學者杰森斯博士首次提出了血糖生成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概念。具體是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進入人體2小時內血糖升高的相對速度。一般分為低、中、高三個等級,GI值低于55的食物可稱為“低GI食品”。食用后能增加飽腹感,推遲饑餓的發生時間,避免肥胖、糖尿病等,如油脂類食物、高蛋白食物;而高GI食物則相反,如糖類、淀粉類食物。
02
低GI食品的相關標法
依據《食品營養成分基本術語》(GB/Z 21922-2008)規定,GI即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是指含50g碳水化合物的試驗食品的血糖應答曲線下面積,與等量碳水化合物的標準參考物(葡萄糖或白面包)的血糖應答曲線下面積之比。而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預包裝食品血糖生成指數標示規范》(征求意見稿)擬規定,采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測定方法》(WS/T 652-2019)方法測定,GI數值在0<GI<55的食品,可歸為低GI食品。
2015年,原國家衛計委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GB 29922-2013)問答中明確指出,糖尿病患者用全營養配方食品應為低血糖生成指數(GI)配方,GI<55。同時,GB 29922中規定糖尿病患者用全營養配方食品應在標簽上標注GI值,進而為糖尿病患者進行膳食指導。但對于普通食品,我國暫時還未批準關于低GI的聲稱。
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制定《食品中血糖生成指數(GI)評價導則》的計劃。
03
各國低GI食品認證
為方便消費者識別和選擇,各個國家對“低GI食品”開展了不同形式的認證。
在我國,自2019年行業標準《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測定方法》(WS/T 652-2019)正式生效后,陸續有認證機構獲得了低gi食品認證資質。產品獲得認證后,認證機構還會繼續進行實時監控和檢查,以保障認證的權威性。
歐盟官方雖尚未發布統一的“低GI食品”標識,但市售產品中存在企業自行使用“低GI食品”認證標識的情況。
澳新是目前“低GI食品”認證應用最廣泛的國家,主要由血糖指數基金會(GIF)負責。通過該機構認證的食品,可以在包裝上標識低GI食品標識。
在美國,“低GI食品”認證主要由商業性血糖研究所和企業負責。其中,商業性血糖研究所負責審批,而食品生產商需確保低GI食品信息的準確,并符合現行法律法規規定。
小 結
綜上可知,低GI食品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肥胖及糖代謝紊亂人群食用,但也不能盲目只根據GI數值來選擇飲食。因為同一種食物的GI值會隨著成熟度和烹飪方式不同發生變化,并且低GI也不意味著低熱量。如富含油脂的食物,雖GI值較低,但高熱量。因此應在控制攝入總熱量的基礎上,除關注食物的GI值外,還應盡量選擇加工程度低的食物。
本文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