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郵 編: | 15810687836 |
電 話: | 4006-099-690 |
網 址: | www.little-angels.net |
公司地址: |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和盛大廈 |
1月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中國種子協會在京舉辦馬鈴薯主糧化發展戰略研討會,以馬鈴薯主糧化與國家糧食安全為主題,深入研討馬鈴薯主糧化的戰略意義、發展思路、目標任務和推進途徑。會議提出,馬鈴薯主糧化的內涵,就是用馬鈴薯加工成適合中國人消費習慣的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產品,實現目前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由原料產品向產業化系列制成品轉變、由溫飽消費向營養健康消費轉變,作為我國三大主糧稻米、小麥和玉米的補充,逐漸成為第四大主糧作物。
會議認為,馬鈴薯主糧化成為必然的選擇。因勢而謀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利于改善膳食結構,滿足人民增強體質健康的愿望。應勢而動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利于挖掘生產潛力,開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新途徑。順勢而為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利于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土豆可做饅頭、面條
在我國,傳統主糧有水稻、玉米和小麥三種。而實際上,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劃分,馬鈴薯早已是第四種主糧。
資料顯示,馬鈴薯作為主糧在西方已有幾百年種植歷史,能夠為人體提供全面的營養成分,100克馬鈴薯中所含豐富的鈣、磷、鐵、硫胺素等,幾乎兼有糧食、果蔬里所有營養成分。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則在會上提出,馬鈴薯主糧化開發,是促進農業調結構、轉方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新形勢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積極探索,要推動形成馬鈴薯與谷物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推動種植業“調結構”
馬鈴薯主糧化的背后,是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大戰略。
多年來逐漸趨緊的農業生產資源,正在倒逼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農業部了解到,2015年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將以 “科學推進種植結構調整、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為主題,調整優化生產結構,在“保谷物、保口糧”的基礎上,高緯度區、半干半旱區的玉米種植,以及地下水超采漏斗區的小麥種植,將被適當酌減;大豆、雜糧、薯類的生產面積將得到擴大;而馬鈴薯的發展和主糧化已成題中之義。
此外,與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相比馬鈴薯的經濟價值要高出許多。
河北馬鈴薯種植大戶于桂貞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她的農場里,每畝馬鈴薯的成本平均高出玉米400余元,但是產量可以達到6000~8000斤,而玉米平均僅有1500斤,按照馬鈴薯在當地的最低收購價計算,每畝馬鈴薯可以比玉米多賺1000元左右。對于銷路,于桂貞說,“我已經種植、銷售馬鈴薯30多年,好的可以做商品薯進超市、進菜市場,進不了的可以做淀粉薯,成為原料,像其他蔬菜存在的滯銷問題比較少見”。
馬鈴薯的集中銷售季節在每年的8月至次年的5月。而眼下,正是馬鈴薯躺在貯藏窖內等待交易的時節,在主糧化戰略推出后,往年多被作為蔬菜或淀粉銷售的馬鈴薯們,一夜之間身份已變。
本文關鍵詞:馬鈴薯將成為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