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餅含有8種添加劑”“一只雪糕中含有十幾種添加劑”“吃了一頓飯接觸了20多種添加劑”“一包方便面含有25種添加劑”……
節日期間正是“饕餮”時分,可各種紛繁蕪雜的傳言讓“吃貨們”擔心了。北京智云達科技有限公司專家認為,事實上很多詞語是“誤毒”,但卻動搖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最終導致“人人自危”的局面。
添加劑
在眾多消費者心中,“食品添加劑”赫然已成為洪水猛獸,聞之色變,甚至成為食品企業牟利、違法的代名詞。一些企業還推出“零添加、純天然”等作為賣點,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專家認為,食品添加劑實際上是被妖魔化了。北京智云達科技有限公司專家桑華華說,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物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例如甲醛、蘇丹紅、三聚氰胺等導致毒“禍”的添加物,都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非法添加物。
速生雞
2012年下半年,“肉雞喂養42天即出欄”短短一條微博,讓速生雞這一詞匯進入消費者眼簾,更引發了巨大的恐慌。由于缺乏畜禽養殖的專業知識,對現代科學發展的進度認識不足,不少消費者認為這是“違背自然催生的動物食品”。
專家介紹,肉雞需要喂養半年才能出欄的情況,早就變成了歷史,40天左右出欄在世界范圍是屬于正常水平的。養殖業生長周期的縮短,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影響:育種技術的不斷提高、飼料營養結構的合理安排和溫度濕度等養殖環境的有效控制。
但是,由于誤解導致消費量下降,一度不少養殖戶忍痛殺雞轉行,損失慘重,對市場影響也巨大。“速生”并不可怕,關鍵是要在源頭抓好安全用藥,不濫用抗生素,嚴格執行停藥期。
拼接肉
“羊肉紅白相離,拼接出來的,肯定是摻假的!”2013年上半年,公安部通報,不法商家將未經檢驗的肉品摻雜至羊肉中,銷往多地。一時摻假羊肉成過街老鼠,各種鑒別摻假羊肉的攻略盛行。
事實上,這些攻略并不太靠譜,“拼接”可以說是現代肉類加工業經常用到的工藝之一。“紅白分離”并不是假羊肉才有的特征。目前羊肉加工行業普遍采用的工藝是,將羊肉剔骨并分割成大小不一的部位肉后,再將部位肉中加入適量脂肪含量高的肥肉,肥瘦相間地碼放、壓緊、包裝成圓筒狀羊肉卷或羊肉方坯,減少運輸成本。
復原乳
“中國很多鮮牛奶,都是奶粉勾兌出來的。”“買牛奶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三個字,標有復原乳的不能買。”復原乳真的這么可怕嗎?它和鮮牛奶的區別在什么地方?
酸奶是用牛奶和乳酸菌進行發酵后的產物,在季節炎熱奶牛產奶量少時,為了保障消費者能喝到酸奶,一些廠家不得已用奶粉沖調牛奶并發酵。從工藝上講,比用鮮牛奶麻煩;從運輸上講,奶粉的運輸更加方便。但從安全上講,二者并無本質區別。
故意買進口奶粉去沖兌液態奶,其經濟效益不會很高。用奶粉沖兌涉及改生產工藝,成本費用也很高。企業一般情況是在奶源供應緊張,為保證市場供應,才采用奶粉沖兌“補短”。
根據我國規定,鮮牛奶和純牛奶不允許使用奶粉為原料進行沖兌,也不允許使用食品添加劑。用乳粉或在生鮮乳中添加部分乳粉生產的酸牛乳、滅菌乳必須標注“復原乳”。
本文關鍵詞:添加劑 速生雞 誤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