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過去了,收獲了哪些營養知識?為自己的身體做出了那些營養上的改變?又有哪些宏觀政策為我們的營養增加了新的保障?2018年12月28日,“健康
中國 2018年度營養大
事件回顧媒體高層
研討會”在
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
營養學會主辦,達能營養中心支持。與會的專家學者與媒體代表通過熱烈的現場討論,最終評選出“2018年度營養大事件”,其中涵蓋國家政策、學界要事和百姓關注等關系營養健康的重大新聞及事件。
事件一:國家衛生計生委改名“國家衛生健康委”,“慢性病與營養管理處”與“食品營養處”成立。
點評:本次機構調整顯示出從國家層面已高度重視營養健康與疾病預防,為推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梳理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把治療轉向疾病預防,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從源頭來為預防與營養有關的慢性病的發生,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事件二:26個省《國民營養計劃》相繼出臺,齊力推動健康中國。
點評:《國民營養計劃》是指導營養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是切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各省積極響應,提出了針對當地情況的實施策略。
事件三:注冊營養師工作繼續穩步拓展。
2018年度,《注冊營養師繼續教育管理暫行辦法》發布。全國性的注冊營養師水平評價工作,截至2018年10月,已成功組織3次全國性考試。在注冊營養師認證的基礎上,海峽兩岸暨港澳已建立注冊營養師互認制度。
點評:建立一支專業化、職業化、規范化的營養師隊伍,是有效提升我國國民健康水平,有效促進“健康中國人”的重要保障。
事件四:“營養辟謠”首登央視315晚會。
中央電視臺315晚會在消費預警環節,針對食物相克、季節性食品等謠言,邀請中國營養學會專家在晚會現場進行了辟謠。并且指出在食物相克表格的左下角中的“中國營養協會”并不存在,正規的機構應該叫中國營養學會,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也并無散布任何相關謠言。
點評:315晚會首次不再局限于具體產品的打假,而是將矛頭同時對準了“健康謠言”。這些健康謠言由來已久,影響了幾億中國人。與具體產品相比,謠言對人們的傷害難以估量,傳播范圍更廣,破壞力更大。
事件五:《中國食品工業減鹽指南》發布,首次提出了各類食品分階段減鹽目標。
點評:減鹽行動是全球控制慢性疾病的共識,《指南》的發布屬于我國首次提出食品工業減鹽策略。《指南》中依據食品分類和工藝等提出了各類食品分階段減鹽目標,爭取到2030年各類加工食品鈉含量均值分布繼續下移20%。
事件六:2018全民營養周成功舉辦,首支主題歌及舞蹈《全民營養歌》發布,吃動平衡APP上線。
點評:2018年5月13日~19日,第四屆全民營養周在全國開啟,主題“慧吃慧動,健康體重”。首次突破以往的科普傳播形式發布了首支主題曲《全民營養歌》MV。并首次開發吃動平衡APP,它是2018年第四屆全民營養周工具包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讓用戶能隨時平衡飲食與運動,輕松實現吃動平衡,實現大眾自我監督生活方式,是吃動平衡管理的重要工具。
事件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發布首部《中國居民補碘指南》。
《指南》強調,當前中國居民中一般人群整體處于碘營養適宜的狀態,但特需人群還面臨碘營養缺乏的風險。針對不同人群,《指南》也給出了具體補碘指導意見。
點評:這是我國制定的第一部補碘指南。是由地方病學專家、營養學專家和內分泌學專家首次合作共同制定,集地方病、營養、內分泌專業領域的共識,更具權威性;補碘指南結合了目前我國居民碘營養狀況、預防碘缺乏病新進展及相關科學研究新成果,具有鮮明的時代適應性。
事件八:國家衛健委營養健康扶貧項目啟動,中國營養學會制定扶貧工作計劃,實施精準營養干預,助力健康扶貧攻堅。
點評:通過營養健康扶貧預防疾病發生、促進疾病康復,補上貧困人群的營養健康短板,對于提升人口健康素質、促進更快更穩定的脫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事件九:“酸堿體質理論”被戳穿。
11月2日,美國的“人體酸堿體質理論”之父羅伯特·歐·楊坐上了美國加州圣地亞哥法院的被告席,原因是他曾建議一名女性癌癥病人放棄傳統療法而使用他的“堿性療法”,最后被判賠償該患者 1.05 億美元,并當庭承認“酸堿體質理論”是個騙局。
點評:中國營養學會多年前就曾辟謠“酸堿體質理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知識日益重視,但大眾識別、利用健康信息的能力還很有限。建議個人不要盲目相信和追捧所謂的神奇養生法。
本文關鍵詞:中國,營養學,事件,北京,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