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不少人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信息稱,食用海虹也能中毒,秦皇島等地已發生多起相關病例。
這事是真的。昨日,福建省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福建疾控”提醒:近日,河北秦皇島、昌黎等地發生多起食用
貽貝導致麻痹性
貝類毒素(下稱“
麻痹性貝毒”)中毒
事件。我省作為食用貝類致麻痹性貝毒中毒高發省份,居民在未來氣溫高的季節,要保持警惕,密切關注新聞報道,不自行采集中毒高發貝類品種食用,不在正規超市及集市外攤點購買貝類,若發現中毒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據介紹,貽貝在北方稱海虹,在福建等地稱淡菜。2017年,我省曾發生過貽貝和牡蠣污染導致麻痹性貝毒中毒事件。麻痹性貝毒中毒多發生在4月至10月氣溫高的季節,這段時間內,海洋藻類繁殖迅速,有的藻類含麻痹性貝毒,被貝類攝入后,貝類自身不會中毒,但會富集毒素,人食用麻痹性貝毒含量高的貝類后,就會中毒。
我省常見發生麻痹性貝毒中毒的貝類有織紋螺、貽貝和牡蠣。中毒的最初癥狀為唇、口和舌感覺異常和麻木,繼而波及靠近臉和脖子的部分,指尖和腳趾常有針刺般的痛感,并伴有輕微頭痛和頭暈。有時在早期階段出現惡心和嘔吐。中毒稍微嚴重,會出現胳膊和腿麻痹,且有隨意運動障礙,經常有眩暈感。中毒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咽喉緊張;隨著肌肉麻痹不斷擴展加重,最終導致死亡。麻痹性貝毒中毒搶救目前沒有特效解毒藥,只能靠催吐、止瀉等方法對癥治療。
需引起注意的是,麻痹性貝毒耐高溫,通常烹調方式無法去毒。因此,不能寄希望于通過加熱降低毒性。
本文關鍵詞:中毒 貝類 事件 貽貝 麻痹性貝毒 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