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蟲感染后的肺部團塊影和顱內軟化灶。 張斌 攝
中新網杭州9月25日電 秋意漸濃,“吃蟹季”又至。25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浙大一院)透露,日前兩名男子因吃了生蟹后出現發熱、咳嗽、腸胃炎等癥狀前來就醫,經診斷,兩名男子系衛氏肺吸蟲抗體陽性,體內均出現肺吸蟲。衛生專家提醒,包括醉蟹在內的生蟹可能導致人體被寄生蟲感染,要謹慎食用。
不久前,28歲的患者駱某與張某等三位發小相約,周末前往仙居郊游。四人來到一溪灘,想重溫兒時時光,便紛紛下溪打鬧并翻石頭抓螃蟹。抓了七八只螃蟹后,一人提議稱,此處溪水清澈,沒有污染,這些螃蟹肯定“鮮得很”。
于是,四人坐在溪邊將生螃蟹分食,味道果然“鮮嫩”。然而沒過幾天,駱某同行的兩位發小出現發熱、咳嗽、肚子痛,到仙居當地醫院后,被作為腸胃炎治療了幾日仍未好轉,后經寄生蟲檢測查明為肺吸蟲感染。
過了幾日,駱某和另一同伴也陸續出現反復發熱、腹痛、咳嗽、拉肚子癥狀。于是,駱某與一名同伴便來到浙大一院感染病科接受治療。經過寄生蟲檢測,兩人均系衛氏肺吸蟲抗體陽性,均在腹部和肺部發現肺吸蟲。醫生甚至在駱某腦部發現肺吸蟲囊性灶。所幸二人就醫及時,經藥物治療后康復出院,沒有留下后遺癥。
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寄生蟲病診治學組組長、主任醫師黃建榮介紹,人在進食未經煮熟、帶有囊蚴(青少年期的肺吸蟲)的淡水蟹或蝲蛄,或食用半熟的、被囊蚴感染的野生動物肉,或生飲被囊蚴污染的溪水后,均可能誘發感染。
“囊蚴通過口感染,在胃和十二指腸內破裂,幼蟲脫出并穿過腸壁進入腹腔,穿過橫膈入胸腔和肺,在肺內發育為成蟲,還可寄生于多種組織器官,如腦、脊髓、胃腸道、腹腔和皮下組織等,產生相應癥狀,嚴重時會造成不可逆的后遺癥。”黃建榮說。
肺吸蟲病是以肺部病變為主的全身性疾病,臨床表現復雜,癥狀輕重與入侵蟲種、受累器官、感染程度、機體反應等多種因素有關,起病多緩慢,肺吸蟲病潛伏期多在6個月左右,也可短至數日、遲至2年。
“患者有低熱、咳嗽、血痰、乏力、盜汗、食欲不振、腹痛、腹瀉或蕁麻疹等臨床表現。”黃建榮表示,公眾要改變生食習慣,遠離肺吸蟲病,“醉蟹也是生食,經過酒泡一下根本不能殺死肺吸蟲,所以吃醉蟹有感染風險。另外,看似清澈的溪水說不定被感染過,也有感染可能性。但經過高溫煮沸后,肺吸蟲可以被完全殺死。”(完)
本文關鍵詞:畜禽肉品 醫學 男子 寄生蟲 感染 螃蟹 生蟹 肺吸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