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由農業農村部
漁業漁政
管理局、全國
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指導,
中國水產學會、休閑垂釣協會、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主辦的第五屆中國休閑漁業
高峰論壇在廈門舉辦。本次論壇以“美麗漁村·漁樂中國”為主題,旨在貫徹落實全國漁業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推進會部署要求,探討新形勢下休閑漁業產業發展形勢,搭建政產學研討和交流平臺,為漁業產業融合發展、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服務。
原農業部副部長、休閑垂釣協會榮譽會長齊景發,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江開勇,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于秀娟,休閑垂釣協會會長魏寶振,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翁新平,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忠松,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一級調研員呂日周等領導嘉賓出席論壇并講話。
論壇指出,近年來,我國休閑漁業迅速發展,已成為我國漁業產業融合發展和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內容,不少地區通過發展休閑漁業,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業態、新產業和新動能。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不利因素,休閑漁業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受惠于“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利政策環境和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十四五”期間休閑漁業將面臨重大發展機遇,休閑漁業應順勢而為,立足漁業生產和資源條件等基礎,通過融合文化、科技、生態、旅游、康養、科普等元素,創新豐富休閑漁業業態和種類,規范和提升產業服務質量,為城鄉居民提供多元化的現代休閑產品,在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時,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促進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于秀娟副站長發布并解讀《中國休閑漁業發展監測報告(2020)》。《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全年休閑漁業持續保持增長勢頭,產值達943.18億元,占我國漁業經濟總產值的3.57%,占漁業第三產業產值的12.45%。休閑漁業經營主體、從業人員和游客接待數量快速增長,全國休閑漁業經營主體達13.41萬個,從業人員83.36萬人,人均產值11.31萬元,全國接待游客2.74億人次,游客人均消費345元。我國休閑漁業的產業結構仍以旅游導向型、休閑垂釣及采集、觀賞魚和釣具、釣餌、觀賞魚漁藥及水族設備等四個類型為主,其中前兩個產業產值占到休閑漁業總產值的77.43%。水產品出口貿易繼續保持增長,進出口貿易額約2.59億元,出口占到86.87%。2019年,我國休閑漁業呈現三個特點,一是休閑漁業領域不斷拓展,稻漁綜合種養、大水面生態漁業與旅游業的結合成為未來潛力巨大的兩種漁旅融合類型;二是都市漁業的社會關注度不斷提高;三是各地更加重視頂層設計,相繼制定并發布休閑漁業發展規劃,或將休閑漁業發展列入當地漁業發展規劃及區域布局中。展望未來,《報告》提出,休閑漁業將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呈恢復性增長;長江禁捕退捕政策也為休閑漁業發展提供了機遇,成為捕撈漁民轉產轉業的重要方向之一,休閑垂釣產業亟需規范管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進民生福祉,全面促進消費,也為休閑漁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引。
論壇報告環節,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忠松,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副研究員鄭建麗,休閑垂釣協會海釣分會秘書長江偉華,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高級工程師何川,集美大學水產學院休閑漁業創新發展中心教授朱達仁,浙江省青田縣農業農村局高級工程師吳偉立,寧夏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總經理趙建文,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公司副總經理楊旭,福建省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中心主任李善貞,巨量引擎廈門直營中心高級市場經理閆勁名等來自行業管理部門、科研機構、水產技術推廣部門、企業的10余位專家圍繞休閑漁業規劃、休閑漁船、休閑垂釣、觀賞魚、稻漁綜合種養、大水面生態漁業、漁村建設、網絡直播等主題作專題報告,解析政策環境、把脈發展方向,為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圓桌訪談環節,5位直播達人圍繞“直播等新媒體手段在休閑漁業中的應用”分享了各自成功經驗和思考。
此次論壇采取網上同步直播,收看人次超過1.66萬人。
本文關鍵詞:漁業水產 中國 管理 服務 高峰論壇 漁業 水產